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公募规模达13.8万亿创历史新高 5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赚114
虽然上半年股市表现不佳,不过货币基金迅猛发展带动公募基金资产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118家基金管理公司、13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和2家保险资管公司资产合计13.83万亿元。受益于规模大增,基金公司业绩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已披露数据的5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达114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期限错配的陆续收缩和通道模式的限制,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回归本源。同时,随着投资者的中长期理财需求逐步爆发,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化、标准化的理财模式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货基规模单月增长近万亿,公募基金总规模创历史新高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8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7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83万亿元。
相比6月份,7月份公募基金总规模增加1.13万亿元,份额从12.31万亿份增长至13.42万亿份,规模增幅8.95%,份额增幅9%。
7月公募基金总规模除了创下历史新高之外,也实现了历史上第三次单月规模增长超过万亿。2015年5月,牛市气氛正浓,混合型基金单月暴增8000多亿,单月规模增幅超过60%,一举突破2万亿大关,带动公募基金总规模第一次单月增长超过万亿;2015年12月在避险情绪推动之下,货币基金规模急剧膨胀,单月货基规模增长9000多亿,公募基金总规模又一次出现万亿级增长。
实际上,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受货币基金扰动明显,1季度末货基规模整体缩水,其余类型基金中,仅债券基金及封闭式基金实现规模正增长,使得公募基金总规模重回11万亿,2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锐减7000多亿,刚刚站上13万亿大关的公募基金规模再次降至12万亿。不过相比去年年底,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依旧增加了2.23万亿元。
截至2018年7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为8.6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7月增长9282.46亿元,单月增长规模仅次于2015年12月的9617.80亿元,7月增幅也高达12.03%。今年货币基金仅在1季度及2季度末出现规模萎缩,相比去年年底,货基规模增长1.9万亿元,增幅接近三成。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底货币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62.48%,这一占比也创下历史新高,货币基金已连续4个月占比超过60%。
(中国基金报)
牛市熊市都赚钱!5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赚114亿元
受益于规模大增,基金公司业绩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已曝光的55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达114亿元,同比增长约9%。
分公司看,55家基金有48家上半年净利润为正,其余7家亏损。其中有27家公司半年净利润超过1亿元,占比近半。天弘基金以17.51亿元净利润高居第一,也是已曝光盈利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半年净赚超10亿元大关的基金公司。在天弘基金之后,工银瑞信基金以7.25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易方达基金和建信基金分别以6.75亿元和6.4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三和第四名。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中银基金和南方基金净利润也都超过5亿元大关,位居第五到第八名。兴全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也跻身净利润前十。大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十分可观。
从净利润增幅看,多数公司实现了同比增长。富安达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和永赢基金净利润均增长了1倍以上,兴全基金净利增幅也接近翻倍。
不过,也有不少公司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如财通基金净利润下滑60%,上银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东方基金、安信基金、东方基金净利润下滑幅度也都超过50%。一些大公司净利润也有明显下滑。
对于净利润下滑较大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公司是因为规模缩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较多导致,一些则是由于股市下跌导致持有的较多固有资金投资出现公允价值损失造成,并非主营业务利润出现了太多下滑。
而在7家发生亏损的基金公司中,江信基金、九泰基金、浙商基金、先锋基金和方正富邦基金半年亏损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
总体看,在今年股市陷入调整的情况下,大中型基金公司依然呈现旱涝保收的特点,财务表现不俗。但基金行业分化也更加明显,净利润最高的10家公司合计赚69亿元,占了55家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0%以上。(中国基金报)
公募基金机构占比降至44% 创近三年新低
机构资金作为公募基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基金的投资运作有较大影响。据基金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中机构持有人份额总计达5.35万亿份,占比达到44%,创2015年半年报以来的新低。在今年上半年债牛股熊的市场行情中,机构增配债券型基金、逆市增持股票型基金的态势明显,混合型基金遭遇机构减持,而货币型基金虽受机构青睐,却受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大增影响,机构资金占比也呈现同比大幅下降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2.18万亿份的公募基金总规模中,机构资金持有份额为5.35万亿份,在公募基金总份额中占比降至43.89%,同比降低8.2个百分点。
受A股市场调整影响,机构资金的避险情绪较浓,固收类基金的机构占比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机构持有份额为2.11万亿份,比去年同期增长4631.43亿份,债基份额中机构占比高达93.72%。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认为,上半年是债券熊转牛的重要节点,各类型的机构资金都在涌入债券基金,在债牛股熊的市场格局中,部分到期资金也加大了债市配置比例,所以债券基金一年内,机构资金的规模和比例都上升较快,说明机构资金对债牛市场乐观。
同样,在避险资金的涌入下,货币基金机构持有人份额也实现净增长,但由于个人投资者持有增幅更高,机构的持有比例下降。数据显示,机构持有货币型基金的份额从去年中报的2.26万亿份增至2.54万亿份,而个人持有份额却同比大增2.4亿份达到5.14亿份,猛增87.16%。个人持有货基份额的大增,让机构占比从去年的45.13%下滑12个百分点,跌至33.09%。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机构战略客户经理表示,一方面是股市低迷导致资金避险需求上升,个人投资者的大量涌入让机构占比被动下降;另一方面,去年的流动性新规发布后,由于对基金的单一持有人做出较多限制,近期也对货基进行了限额申购,抑制了机构大资金配置货基的需求。
上半年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让权益类基金中的机构持有人呈现净缩水的局面。数据显示,年中混合型基金机构持有份额为4376.69亿份,同比下降2408.54亿份,降幅达到35.5%,成为机构减持最多的基金类型;机构占比也从去年半年报的43.72%减至31.52%。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高仓位运作为特点的股票型基金却逆市受到机构青睐,机构持有总份额和比例实现双升。半年报数据显示,机构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总份额为1605.9亿份,同比增幅为11.86%;而机构投资者占比为29.48%,微增0.06个百分点。
北京一家券商系公募销售人士表示,该公司公募基金中机构客户占比在90%以上,近一年机构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偏固收类基金比较受机构资金青睐,而混合型基金中呈现出大幅下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股市低迷环境下,部分机构资金也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加大海外市场布局,QDII基金中的机构持有人份额近一年增长16.62亿份达到200.18亿份,增幅为9.05%;QDII基金中机构占比也从去年半年报的22.8%增至27.8%,上升了5个百分点,成为继债券型基金外机构占比增幅较快的产品类型。(证券时报)
锐意创新,积极迎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变局
对金融科技的多种尝试,是近期基金公司的又一创新性突破,并且渐成趋势,未来还将不断壮大。在20年的发展时间里,公募基金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在产品、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创新。
在产品创新上,从封闭式基金、LOF、公募FOF到分级基金、保本基金、机构定制基金,每一新型产品的诞生都顺应着某一个时代投资者的需求,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性。例如,2015年6月,鹏华前海万科REITs获准发行,这是中国首只投资REITs项目的公募基金,意味着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将拓展到不动产领域。深交所2018年2月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指出,要探索发行公募REITs,引入多元化投资者;配合研究制定REITs相关配套规则,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由此可见,公募REITs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在股权结构创新上,从最早强调股东均衡到允许主要股东存在,从需要金融机构背书到允许自然人成为股东,从限制外资股东到逐步放松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持续探索引入多元化的股东主体。
在激励机制上,基金公司开始尝试基金份额激励计划、基金经理事业部制,还有基金公司先后实现管理层及员工持股,也有不少公司通过子公司来间接实现管理层股权激励。
针对公募基金依靠固定的管理费收取模式,南方基金近期发行了行业首只“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的基金——南方瑞合3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LOF),该基金采取有条件收取管理费模式。即每3年封闭期后收益率为正,也就是大于零,才收取每年1.5%的管理费;如果每3年封闭期后收益率小于或者等于零,则不收取管理费。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变局,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期限错配的陆续收缩和通道模式的限制,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回归本源。同时,随着投资者的中长期理财需求逐步爆发,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化、标准化的理财模式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除了金融科技外,公募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创新风口就是养老金投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需求旺盛。从海外经验看,养老资金更加倾向于委托给专业性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公募行业长期以来在管理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上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养老资金管理最重要的资产管理机构。
从各家公司开始着手涉及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到第一批养老目标基金的获批、发行,这一创新型产品正在逐渐让更多的受众所熟知、接纳。
在面临新的机遇时,回归资管本源,坚持创新服务需求是基金公司需要坚守的发展原则之一。不过,也要理性看待创新,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要能跟得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定要在公司风控能力水平达到的前提下再推出新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有的基金公司,每个新产品的诞生都会经历一个从市场跟踪调研到产生创意,再到多方论证、产品入库和报批的严谨过程。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行业将迈向更理性、更成熟的未来。(中国证券报)
“齐鲁商讯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